全球首个“人机半马”比赛刷屏,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钛媒体AGI

AIGC动态21小时前发布 TMTPOSTAGI
98 0 0
全球首个“人机半马”比赛刷屏,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钛媒体AGI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机器人马拉松技术产业具身智能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于4月19日举行,吸引了广泛关注。比赛由20支机器人赛队和12000名人类选手共同参与,最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尽管机器人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类马拉松运动员的1小时2分完赛时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一赛事不仅检验了人形机器人的行走、奔跑、全身协同等能力,也暴露了其在关节精度、能耗效率、散热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

比赛的热度反映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4月20日,全国共举行了43场马拉松比赛,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多场比赛中人形机器人亮相。通过“人机半马”,行业得以全面评估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并推动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尽管比赛中机器人面临摔倒、冻结等风险,但这一领域的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英特尔中国边缘计算事业部高级总监李岩指出,具身智能”作为新兴市场,有望为国内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70%的新增机器人落地在亚洲,其中50%在中国,这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在具身智能产业中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未来需进一步推动生态建设和技术融合,加速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天工Ultra”的研发团队背后有优必选和小米集团等港股上市公司支持。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多家企业共同持股,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该中心对标苹果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排头兵”。目前,创新中心已与行业头部公司建立数十个联合实验室,并计划推出“天工2.0”机器人,实现小批量量产。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导航算法等多个环节,国内已有超过80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24年,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新增注册18.88万家,创近十年新高。创新中心发布的“天工”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支持每秒550万亿次操作算力,已在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和工业级永续作业能力方面取得突破。

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中国市场预计达到1400亿元。然而,行业仍面临数据稀缺、AI与硬件融合等挑战。英特尔发布的具身智能方案,通过大小脑融合技术,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交互和任务规划能力。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熊蓉强调,“具身智能不等于人形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和最大挑战。”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家庭等多个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机共融”时代的到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未来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4191字 | 17分钟 ]
【原文作者】 钛媒体AGI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community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