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又相信中概股了吗?

AIGC动态11小时前发布 admin
55 0 0
外资又相信中概股了吗?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中概科技股港股行情外资投资AI叙事估值修复

近期中概科技股行情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其核心驱动力与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本轮行情聚焦于资讯科技与非必需消费两大板块,与美股Mag7(微软、英伟达等)所在行业高度重合,显示出全球科技股投资逻辑的传导效应。中概科技股被定义为涵盖互联网巨头与硬科技企业的海外上市中国公司,其估值修复路径与投资者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市场分化特征在港股表现尤为突出。截至当前,资讯科技(+31.9%)与非必需消费(+27.4%)领涨,而能源、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则持续下跌。这种分化反映出资金对科技成长性的强烈偏好,以及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成果的重新定价。与去年普涨行情不同,本轮上涨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科技属性成为资金配置的核心标准。

投资者结构分析揭示三类主要定价力量:专注中概股的海外中资资金、通过港股通配置的国内资金,以及全球配置型外资机构。其中,香港本地资金作为核心定价力量,近年因人才流失面临削弱,而外资机构的策略转变成为当前行情的关键变量。全球配置型资金的投资逻辑已从”投资中国高增长”转向”捕捉科技产业机遇”,其仓位调整直接影响市场波动。

2021年成为重要分水岭。此前外资基于宏观增长叙事配置中概股,但监管政策、地缘风险等因素导致资金持续外流。估值体系崩塌最显著的表现是阿里/亚马逊、腾讯/Meta的市值比跌至历史低位,即便基本面改善也难以扭转颓势。这种困境直至AI叙事框架的建立才出现转机——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与阿里云业务的重估,使外资重新构建”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投资逻辑。

AI叙事框架的建立标志着中概科技股估值逻辑的根本转变。投资者开始以美股科技股分析范式评估中概企业,重点关注资本开支强度、AI商业化进度等指标。阿里财报引发的市场反应显示,云业务增速与AI投入已取代传统电商指标成为估值核心。这种转变使中概科技股逐渐脱离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更紧密挂钩全球科技产业周期。

新的投资叙事赋予中概股三重优势:成熟的数字基础设施、制造业升级形成的技术体系,以及庞大的应用场景。尽管香港本地资金流失趋势尚未逆转,但全球资金对AI主题的追逐正在重塑估值体系。当前阿里、腾讯等龙头市值较美股对标企业仍存显著差距,但AI叙事框架的持续强化可能推动估值收敛。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个股定价,更可能带动中概科技股整体脱离港股传统估值逻辑,成为独立于宏观经济波动的科技资产类别。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5457字 | 22分钟 ]
【原文作者】 思想钢印9999
【摘要模型】 deepseek-r1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极客训练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