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纽北赛道、IGBT芯片、点火系统、汽车电子、国产芯片
位于德国艾菲尔山区的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因其极限弯道、高低落差和复杂路况,被誉为“绿色地狱”,是全球车企测试车辆性能的终极挑战。然而,在一次高性能燃油车的圈速测试中,赛车出现了动力衰减问题,尽管车手尝试降档补偿,但发动机的回馈依旧乏力,最终圈速远慢于预期。工程团队经过排查,发现问题出在点火系统的核心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上。赛道的高负荷环境让现有IGBT芯片的耐压性能接近极限,高温导致开关特性漂移,点火能量不足,进而影响燃烧效率,最终导致动力输出大幅降低。
IGBT芯片在汽车点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汽车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内燃机,早期的点火系统依赖于机械系统,通过振动线圈产生初始火花,但稳定性与可靠性较差。20世纪初,高压磁电机点火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一次技术上的重大飞跃,但随着蓄电池的普及,磁电机系统逐渐被感应线圈系统取代。1912年,Delco推出了改进版的Kettering点火系统,成为主流点火技术。然而,这些系统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如低转速时火花强度不足、机械断电器易磨损等。
晶体管的发明让汽车厂商如获至宝,电子点火系统正式登上舞台。晶体管作为电子开关控制点火线圈的电流流动,解决了机械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上世纪80年代诞生的IGBT,带动了电子点火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发展。IGBT结合了MOSFET的高输入阻抗与双极晶体管的低饱和电压特性,在点火系统中主要作为高频率开关,用于控制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随着电子点火系统的普及,电子控制单元(ECU)成为现代点火系统的核心大脑,实时、精确地监测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发动机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点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减少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如今,IGBT点火芯片不仅在燃油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增程式电动车(EREV)同样需要IGBT用于控制增程器的点火线圈和喷油系统,以确保汽车发动机在需要时高效运作。IGBT以其快速开关、低饱和电压和高输入阻抗的卓越特性,在新能源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发挥着提升燃油效率、减少排放的关键作用。
然而,点火IGBT这一关键核心器件,仍然牢牢掌握在少数几家海外半导体巨头手中,形成了一种技术垄断的态势。在这一高度细分且技术壁垒极高的赛道上,由安森美、意法半导体和罗姆等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老牌半导体企业上海贝岭,正在凭借基于全国产供应链的自研点火IGBT芯片,悄然改变曾被巨头垄断的市场。贝岭在2019年底启动首颗汽车点火IGBT产品开发,历经两年攻坚,最终在2021年底成功实现产品车规级认证和客户量产导入。
贝岭在电路结构、版图设计和元胞结构选择上展现出卓越的工艺水平,通过集成方案和创新设计,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升了芯片的可靠性。贝岭的点火IGBT芯片通过了极其严苛的AEC-Q101-Rev-E车规级认证,在温度循环测试、高温高湿反向偏压测试、高温工作寿命测试和机械冲击测试中表现出色。在实际应用中,贝岭的点火IGBT芯片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稳定性,温升比同类品牌产品低5℃,这意味着更低的热损耗、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在复杂工况下更稳定的点火性能。
贝岭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国产芯片在高端市场突围的重要一役。贝岭的点火IGBT芯片在可靠性和性能上已经完全可以与国际一流水平媲美,成为“中国智造”的一次生动诠释。在母公司华大半导体的资源整合下,贝岭得到了兄弟企业积塔半导体的工艺支持,通过发挥C-IDM体系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在高端汽车电子芯片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的背景下,贝岭的成功为国产芯片在高端市场的突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361字 | 14分钟 ]
【原文作者】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摘要模型】 deepseek/deepseek-v3/community
【摘要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