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但被AI抛弃的人,无人关心

AI-Agent13小时前发布 admin
76 0 0
DeepSeek爆火,但被AI抛弃的人,无人关心

 

文章摘要


【关 键 词】 AI裁员技术替代就业影响社会挑战岗位转型

近期,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关于“用AI替代大部分员工”的内部言论引发热议。其聊天截图显示,法务、客服及新品创新中心等部门将大幅裁撤人力,仅保留能操作AI工具的少数员工。尽管吕义雄后续澄清“并非裁员”,但这一事件折射出AI技术对就业市场的深刻冲击。AI替代劳动力的趋势已从理论探讨演变为现实行动,全球范围内多个行业正加速推进这一进程。

以Salesforce为例,其推出的Agentforce平台通过智能体替代传统人力,2024年生产效率提升30%,并宣布2025年停止招聘软件工程师。Klarna的实践更具代表性:AI客服已承担三分之二的服务量,效率提升使平均对话时间从11分钟缩短至2分钟,相当于替代700名全职员工。高盛预测,到2030年AI可能影响3亿个岗位,涉及客服、写作、翻译等领域。IBM、亚马逊等企业近年裁员均与AI技术应用直接相关,Klarna更计划将员工规模从5000人缩减至2000人。

技术替代的同时,新岗位的创造呈现显著分化。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AI将新增1100万个岗位,但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高技术领域。Meta裁员后加速招聘AI工程师的案例表明,新旧岗位的技能鸿沟难以快速弥合。被裁的客服、基础程序员等群体缺乏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而菲律宾等依赖外包服务的国家面临更严峻挑战——数字自动化可能导致该国110万个岗位消失。这种结构性矛盾凸显技术迭代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强者获益、弱者失位”的马太效应可能加剧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命终将创造新就业机会,但AI变革的特殊性在于其速度和广度。前两次工业革命历时数十年完成劳动力转移,而AI对岗位的替代呈现爆发式、跨行业特征。Klarna CEO提出的“剩余员工收入增长73%”看似积极,实则掩盖了被淘汰群体的生存困境。当技术效率与社会公平产生冲突时,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体面退出”成为文明社会的必答题。宁波等地开展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项目,或是缓解转型阵痛的尝试,但其规模与效果仍需时间验证。

这场变革的本质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升级,直指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技术进步不可逆转,但技术的伦理边界需要共同定义。正如文末所指,真正的文明不仅应赋予强者机遇,更需为弱者保留尊严——这或许是人类在AI时代必须坚守的价值底线。

“极客训练营”

原文和模型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 3313字 | 14分钟 ]
【原文作者】 有界UnKnown
【摘要模型】 deepseek-r1
【摘要评分】 ★★★★★

© 版权声明
“绘蛙”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